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评价作为大学质量建设的重要驱动因素,逐渐引起各方的重视。教育部把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逐步推动“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上海市率先开展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把专业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列入了方案中。专业评价的开展,既反映出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期待,也反映了大学自身加强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增强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现行的本科专业评价主要有专业认证、专业评估、专业学位授权评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品牌专业评审等。不同评价有不同的内涵要求。专业认证是准入评价,与职业标准相联系,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为了促进专业建设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专业评估、学士学位专业授权评审是合格评价,是对专业办学的基本条件和教育质量认可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促进专业的办学质量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点评审是水平评价,通过评价遴选出优秀或排出等级,促进相关项目的提高。这些评价的开展,不仅使大学专业质量标准的制订和质量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也有效促进了高校专业品质的塑造、提升。这些评价中都必须有教育教学专家深入学校或者审查相关材料,专业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与专家水平和视角有很大关系,有很强的主观性,由于对每个专业的评价时间较长,专业评价的范围有限,有的甚至局限在一个学校内或者一些比较好的专业范围内。所以,在专业评价中由于出发点、看法和认识的不同,所涉及的指标体系、有关数据收集、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我们的专业评价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是要对大学专业基本面做出的一种判断,试图从政府、学生和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专业发展相关环境、条件和水平等方面做一个客观的大范围的了解。是当下某校某一专业在全省范围的专业发展的一个状态,没有过细的拘泥于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等难以横向比较的环节。
我们研究的专业评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对学校专业的评价,一部分是教师对专业的评价,第三部分是第三方的客观量化的评价,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专业的综合评价。我们给出的本指标体系是认真研究了专业建设中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制定的客观量化的部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最终发展方向。学科是“源”,专业是“流”。也有学者认为专业是学科知识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中间体,一方面专业水平的高低与学科水平有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专业技能的培养要与社会职业能力要求相联系相适应,一个专业是否有水平也应该看看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环节。因此,评价一个专业要看该专业的学科支撑条件,也要看专业自身的条件,更要看专业教学的自身的核心条件和成果。由此,本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是从大学的举办者、学生及家长、社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是关注学校专业建设的条件,另一方面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状况,作为学生群体可能关注求学过程中一些典型的特征,或者说是专业的学习环境,比如,专业有没有知名学者?我们一些环节中有什么要求等等。
通过本专业评估,大学的办学者可以横向了解专业建设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加强建设。举办者可以总体了解一个专业的在全省的整体情况,对专业结构布局决策提供参考。学生家长、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此评估了解专业的条件与水平,可以作为升学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